更新时间:2024-12-22 现已经收录640条东莞泰悦养生网信息
养生动态
联系我们

东莞泰悦养生网

QQ:494787597

微信:aqi120000

养生动态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养生动态 > 正文

小雪养生 注意保暖

作者:aqi 来源: 日期:2024-12-22 人气:1 评论:0

久雨重阳后 清寒小雪前

节气词典:

太阳到达黄经240°时是二十四节气的小雪,表示开始降雪,雪量小,地面上无积雪。

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有曰:“十月中,雨下而为寒气所薄,故凝而为雪。小者未盛之辞。”这个时期天气逐渐变冷,黄河中下游平均初雪期基本与小雪节令一致。虽然开始下雪,一般雪量较小,并且夜冻昼化。

小雪养生

少吃辣防内火 晒太阳壮阳气

小雪节气,尽管华北地区大范围飘雪“应节”,但广州却阳光灿烂。阻挡冷空气入侵,所以现在仍然“冬暖”明显。不过,气象台预测,强冷空气后天夜间进入广东。邓聪从饮食、起居、防病三大方面,给大家备好了小雪节气养生法。

防病

小雪时节气温渐降,自然界表现为阴盛阳衰,人体阳气容易受到损伤,此时要注意保护阳气。邓聪介绍,中医认为“头为诸阳之会”,也就是说,头部是所有阳经汇 聚的地方,最不能受风冷,应特别重视头部保暖。当头部受到风寒侵袭时,血管收缩、肌肉紧张,很容易引发伤风感冒、头痛、面瘫,甚者可诱发心脑血管病。因 此,小雪节气人们外出时要防头部受寒、损害阳气,必要时最好戴上帽子、围巾等。

由于小雪后气温开始降低,人们避寒就温,食用温热食物增多,又穿着增加,使得体内热气蕴结,易发为“内火”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上火”,表现为口腔溃疡、 面部长痘等。再加上天气干燥,更易助火伤阴。因此,小雪节气要注意防内火,少食或不食辛辣食物,多吃些清火降气的食物,如白萝卜、豆腐、雪梨等新鲜蔬菜水 果。

饮食

小雪以后,人体的消化功能相对增强,适当进补,不但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,还可以养精蓄锐,为来年身体健康打下基础。适合此时的食物中,肉食有牛肉、鸡 肉、羊肉、虾肉等;蔬菜有黄豆、蚕豆、胡萝卜、韭菜、油菜、香菜等;水果有雪梨、柚子、橘子等。同时,小雪气候干燥,日常可适当进食具有润燥生津作用的食 材预防,如银耳、北沙参、玉竹、莲子、百合等。

说到进补,她表示,小雪时节应该要养肾,顺“天时”,中医认为冬季属肾,肾主藏精,为生命之源。小雪后天气逐渐寒冷,寒为阴邪,容易损伤肾阳,故此时补肾最合时宜,可适当多食温补益肾的食物,如羊肉、牛、腰果、栗子、芡实、山药等。

起居

小雪后,宜藏阳、藏精,养精蓄锐,为来春的生机勃发做准备。邓聪建议,近期起居宜“无扰乎阳,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,也就是说,不要扰动阳气,日出而作,早睡晚起,保证充足的睡眠,使阳气潜藏,阴精蓄积。但晚起并非赖床不起,而应以太阳升起的时间为度。

近期适宜经常参加一些户外的活动,多晒太阳。中医认为太阳能助发人体的阳气,特别是在冬季,大自然处于“阴盛阳衰”状态,常晒太阳,能起到壮人阳气、温通经脉的作用。可选择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散步等相对缓和的运动,但要注意,运动以微微出汗为佳。

小雪气候

小雪来临 天气舒适

“小雪节气注意防暑!”这样的玩笑话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,竟然成了现实。天气虽然出现紊乱,但变化还不至于太大,在经历头几天的溽热之后,小雪节气期间将有冷空气来为其正名。

从小雪这个名称可以想象,这个节气的主要天气特征是下雪,一般来说,气候应该是越来越冷了。但要说下雪,主要还是在我国黄河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以及更偏北的省区。南方的部分省份,由于地域的原因,下雪的时候较少。

“小雪”节气期间,是寒潮和强冷空气活动频数较高的节气,但在广东多数年份还是秋天的气温,降水稀少。如广州“小雪”节气的平均气温是17.2℃,日最高气温大多在25℃以下,超过30℃的更是稀少,所以说是一个舒适节气。

小雪民俗

买腊味 品“冬”味

小雪气节,当北方地区的最低气温大多降至零下,农民停下手中的农活时,广东地区的农民仍忙于田间收获晚稻,故有农谚“小雪满田红,大雪满田空”。

古时候,为了迎接食物匮乏的冬季,人们忙过农活后,还会开始准备过冬食品。在广东地区,小雪气节过后,常能看到家家户户在屋顶或阳台挂着几排正在风干自制 东莞SPA小编认为的腊肠腊肉,一排排飘着淡淡香味的腊肉成为一道独特的冬季风景。这一风俗延伸至今,即使家里不再晒腊肉,广东人也习惯到腊肉店购买腊味回家过冬,一品 “冬”味。

对广东的客家人来说,小雪还是吃糍粑的时节。古时,糍粑是南方地区传统的节日祭品,最早是农民用来祭牛神的供品。客家俗语称“十月朝,糍粑禄禄烧”,指的 是用筷子卷起糯米粉团,像车辘那样四周滚动粘上芝麻花生砂糖。吃糍粑一要热,二要玩,三要斗(比较),才过瘾,才能体味“十月朝,糍粑碌碌烧”的农家乐 趣。

小雪时节雪纷纷,路上行人往家奔。下雪天气路面湿滑,提醒广大读者注意出行安全。雪后气温下降,外出注意保暖防风,谨防季节、温度变化引起的感冒等疾病。

温馨提醒:文章涉及疾病或医药内容的,请及时到医院就诊或在医生指导下使用。


    标签:
    评论信息
    我要评论